蒙曼老师在讲解隋唐历史时,曾提到:“在《隋唐演义》这部小说中库东投资,秦琼是一个中年壮士,而罗士信则被描绘成一个傻乎乎的小子,这种说法是小说家自由创作的产物,未必可信。事实上,这两位英雄年轻时可谓是少年英杰。那时,秦琼年仅十八岁,而罗士信更年轻,只有十五岁。”
蒙曼老师所指的,是一次非常著名的战役,这场战斗在《旧唐书·列传第十八》和《新唐书·列传第十四》中都有详细记载。那时,秦琼和罗士信都在齐郡通守张须陀的麾下效力。当时,张须陀的军队只有一万,而面对卢明月带来的十万大军,形势非常严峻。张须陀决定采取“锐士袭其营”的策略,这个决定令所有的将领都陷入了沉默,唯有秦琼和罗士信主动请战。两人带领一千精兵深入敌军的伏击圈,成功引诱敌军追击,造成敌营大乱,最终击溃了卢明月的大军。
这场战斗的胜利,令秦琼和罗士信两位年轻英雄一举成名。战后的封赏非常丰厚,秦琼获得了建节尉的职位。建节尉是隋朝的一个武散官,虽然职级不算特别高,但这类武官的职位常常涉及到重要的军事指挥职位,尤其是在没有文官制度制约的隋唐时期,建节尉的将领可以担任大将军、太守等职位。虽然秦琼的建节尉职位没有实缺,但他依旧拥有与其他高级将领平起平坐的待遇,比如三国时期的名将赵云,与秦琼的关系颇为亲近,甚至在日后可能互称“二哥”和“四哥”。
展开剩余72%根据史料推断,秦琼应该生于公元596年,也就是隋文帝开皇十六年。蒙曼老师指出库东投资,秦琼辞世时大约42岁,这也让我们得知,秦琼年仅十八岁时就已经与赵云平级,而赵云当时年约二十六。根据这些线索,我们可以推测,秦琼的儿子秦怀道大概是在公元625年出生的,而他当时仅有13、14岁,正处于青少年时期。
秦琼的儿子秦怀道后来虽然继承了父亲的爵位,但他与尉迟敬德的孙女结婚的故事,也有些扑朔迷离。根据史料分析,秦琼的长子秦怀道并非娶了尉迟敬德的孙女。墓志铭中明确提到秦琼曾擒获尉迟敬德,并未提及秦怀道与尉迟家有婚姻关系,这也为我们揭示了秦琼和尉迟敬德“差辈亲家”这一历史细节。更有趣的是,秦琼与尉迟敬德的关系虽然非常亲密,但秦琼是否会叫尉迟敬德“叔叔”,始终是一个历史谜团。
尉迟敬德的生卒年明确记载为公元585年,而他与秦琼的“对决”发生在武德二年(公元619年),此时的秦琼年仅24岁,而尉迟敬德已经35岁。秦琼在二十四岁时擒获了尉迟敬德,并因此获得了黄金百斤、彩帛六千段的赏赐,晋升为上柱国,并在翌年被封为开国公。这一战役不仅展现了秦琼的年轻气盛,也体现了隋唐时期年轻将领的英勇与才智。
与秦琼几乎同龄的徐茂公(原名徐世勣),在年仅17岁时便加入了瓦岗军,并逐步成长为唐朝的顶级将领。徐茂公加入瓦岗军时不过十七岁,而在二十五岁时,他就被封为莱国公,担任黎州总管。徐茂公在回忆自己年轻时的经历时,也曾自述自己在十二三岁时便开始劫富济贫,成为“无赖贼”。然而,正是这段年轻时的过往,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奠定了基础。
值得一提的是,秦琼和徐茂公的岁数差距并不大,尽管两人相较于其他英雄算是“年纪偏轻”,但他们的英勇事迹足以让历史铭记。而同样年纪轻轻便封公爵的,还有罗士信。罗士信比徐茂公小五岁,在年仅二十岁时就被封为剡国公,成为当时的年轻封疆大吏。
隋唐时期的英雄大多数都在年轻时便声名显赫,他们的成就与年纪的巨大反差,令人感叹不已。与这些英雄相比,尉迟敬德的“晚成”显得尤为突出。尉迟敬德直到四十一岁才在贞观元年(626年)被封为吴国公,而同样年纪的年轻将领们,早已立下赫赫战功。相比之下,尉迟敬德在玄武门之变中的表现才显得格外“神勇”,或许这也是由于他多年积累的经验与深厚的战斗力。
而提到这些隋唐名将,诸如徐茂公、秦琼、罗士信等人的英勇事迹,便不禁让人产生敬仰之情。我们现代人,可能在年纪相仿时,仍然处在学业和求职的阶段,而他们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,拥有着巨大的家业和荣耀。那么,在这些英雄中,谁的武功最为卓绝,谁的战功最大,又是谁最值得我们尊敬与敬仰呢?如果我们能够穿越回那个时代,最想成为其中的哪一位英雄呢?
发布于:天津市倍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