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上海的高校,人们往往先想到的是复旦、交大等名校。但是,有一所大学,虽然成立时间不长易速宝,却以惊人的速度崛起,成为了上海乃至全国的高等教育新星,它就是上海大学。这所被本地人曾经"看不上"的大学,如今已让人"高攀不起"。
上海大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22年国共合办的上海大学,当时校长是于右任,教务长是瞿秋白,学校享有"武有黄埔、文有上大"的美誉。然而,这所声名显赫的学校,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难以为继,最终停办。直到新中国成立后,上海大学的精神才得以延续。
1960年,上海工业大学成立;1958年,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成立;1959年,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成立。1994年,这三所高校与原上海大学合并,组建成为新的上海大学。这个"四合一"的组合,为上海大学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展开剩余71%然而,合并之初的上海大学,在上海本地并不受到太多关注。许多上海人认为,与复旦、交大等老牌名校相比,这所"新学校"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有很大差距。一些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大学时,往往把上海大学排在复旦、交大之后。但上海大学并没有因此而气馁,反而以更加昂扬的斗志,向着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。
进入21世纪,上海大学的发展可谓"一日千里"。得益于不断增加的办学经费和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,学校引进了一大批国内外高端人才,其中就包括两位诺贝尔奖得主:198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约翰尼斯·格奥尔格·宝德纳,以及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丹·谢赫特曼。目前,上海大学拥有全职院士6名,海外院士11人,国家级青年人才82人,科研实力不容小觑。
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,上海大学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:社会学和美术学被评为A-,另有7个学科被评为B+,在211高校中名列前茅。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,上海大学在机械工程、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传统工科领域,以及数学、通信工程等前沿学科,都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潜力。
2017年,上海大学又迎来了新的机遇——入选国家"双一流"建设高校。这意味着,上海大学将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,有望在更高的平台上实现更大的飞跃。而事实也证明,上海大学没有辜负这份期望。仅仅一年后,学校就斩获了多项重大科研成果,包括在《自然》杂志上发表论文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。
除了在学术研究上的突出表现,上海大学还十分重视人才培养。学校实施了"宽口径、厚基础、重能力、求创新"的人才培养模式,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,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。在2022年的就业质量报告中,上海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97.86%,平均年薪达到15.37万元,远超全国平均水平。
曾几何时,提起上海大学,许多上海人还一脸茫然。而如今,这所大学已经成为了上海高等教育的一张闪亮名片。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,上海大学用短短20多年的时间,完成了别人难以想象的蜕变。它的成功,既得益于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独特优势,也离不开学校上下的不懈努力。
展望未来易速宝,上海大学正以更加开放和创新的姿态,迎接新的挑战。2035年,学校将迎来百年校庆。在"强国一流、立德树人、务实创新、开放进取"的大学精神指引下,上海大学正朝着"综合性、研究型、国际化"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阔步前进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这所曾经被"看不上"的大学,定会以更加耀眼的成就,让世人刮目相看。
发布于:湖北省倍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