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上瘾机制策略聚宝
问:冷爱老师,我还能再相信他一次吗?我男朋友有很严重的抽烟和酗酒问题,我因为这个跟他提过很多次分手。
每次我要走,他就哭着求我,写保证书,发誓说一定改,一定为了我戒烟戒酒。
可每次好了不到一个月,就又故态复萌。
最近,他又求我,说这是最后一次,如果他再犯,就净身出户,让我给他最后一次机会。
我看着他痛哭流涕的样子,又心软了。可我的理智告诉我,江山易改本性难移。
老师,一个男人反复打破自己的承诺,他的话还能信吗?我这次如果再原谅他,是不是就太傻了?
答:你不是“太傻”,你只是被两股力量夹住了:他的成瘾,和你的心软。
我们的体内,有三大中心:理智中心、情感中心、本能中心。
理智已经在你耳边小声说“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”,情感却被他每一次的痛哭与发誓拉回去。
你现在面对的,不是一个简单的“戒不戒烟、戒不戒酒”的问题,而是一个双重成瘾循环:
一边是他对烟酒的化学依赖与情绪依赖,一边是你对戏剧化情感循环和拯救感的情绪依赖。
一,上瘾机制。
1、他的烟酒上瘾。
烟酒成瘾的心理学机制,其实是生物机制+心理机制+社会环境机制交织的结果。
1)生物机制:
烟里的尼古丁、酒精都会促使多巴胺大量释放,让人产生放松、兴奋等感受。
问题是:这种快感是“短平快”的,持续时间很短,大脑会很快“渴望再来一次”。
而且,用得越久,大脑越习惯这种外来刺激。
为了获得同样的快感,需要的剂量越来越多。
所以有人越抽越多策略聚宝,越喝越猛。
但是一旦停用,尼古丁或酒精水平骤降,大脑和身体会出现不适,比如易怒、抑郁、失眠等。
这种难受感会强烈驱动复吸,让人觉得“还是来一口、一杯舒服”。
2)心理机制
很多烟酒成瘾者,心理上把它当成情绪调节工具。
当压力、孤独、愤怒来时,烟酒能快速缓解心情,让人短暂忘掉不舒服的情绪。
借酒消愁,描述的就是这样的情景。
尤其是有创伤经历的人,烟酒像一个随时可用的“自我抱抱”,让他们有安全感。
有些人把吸烟喝酒视作个性的一部分,甚至和“成熟”、“社交高手”、“豪爽”挂钩。戒掉就好像失去自我认同。
3)社会与环境机制
在某些圈子里,不喝酒、不抽烟反而显得格格不入。
如果朋友圈里大多数人抽烟喝酒,那么这种行为会被不断正常化,甚至被鼓励。
这三条路同时运作,让烟酒成瘾既是身体的习惯,也是心理的拐杖,更是社交的纽带。
这是为什么光靠“意志力”很难戒烟戒酒成功,太挑战人性了。
这也是为什么科学戒烟戒酒方案,往往需要多管齐下:生理上、心理上、环境上一起作用。
我曾经成功戒烟,感兴趣的小伙伴,可以点击下方视频观看。
冷爱戒烟故事:这是条可以帮助你戒烟的视频
2、你的戏剧上瘾。
为什么你离不开?因为你也“上瘾”了——对戏剧情节的上瘾。
你们已经形成一套情绪循环:你提分手→他痛哭发誓→短暂甜蜜→复发→再次崩溃。
这套循环给了你两种“快感”——被需要与拯救感策略聚宝。
你以为自己只是心软,其实你是对“戏剧性和修复幻想”上瘾。
看清这个上瘾模式,放下这个上瘾模式,你才能真正离开。
大家也要警惕“发誓男”。一个经常发誓的男人,很可能是不守承诺的。
比如,他说如果他再犯,就净身出户。
但你们都还没结婚,净身出户从法律上来说是不成立的。
除非他把资产都赠与给你,但这可信度很低。
二,问题的关键。
问题的关键,不是信不信、傻不傻,而是你要过怎样的生活、愿意付出什么代价?
选择的本质是舍弃。你要的,到底是健康、情绪价值、还是金钱?
给你三个“人生镜子”,你可以一一对照:
镜子1:一年镜子
假设什么都不变,再过一年,你是什么状态?身体、情绪、金钱、社交上。
如果答案已经让你窒息,别再靠“下一次他会变”麻醉自己。
镜子2:十年镜子
就按你们过去的节奏,复刻N多次,十年后会更好还是更糟?
镜子3:孩子镜子
把一个孩子放进你们现在的家,他每天呼吸的是什么空气?他怎么看待大人的争吵?
二手烟、三手烟对呼吸系统与心血管影响,想必你也能查到。
酗酒带来的冲动、易怒行为,会把家变成战场。
如果你一想到孩子,脑海中立刻浮现的是“绝不”,那么你其实已经找到答案了。
三,行动方向。
1、如果你想再给他一次机会,可以采用“90天试用期”:
你不再接受“保证书”,只看他的实际行动。
比如,去正规医院的成瘾科或精神科评估;制定戒烟、戒酒方案;加入戒烟戒酒的支持性团体;
列触发场景清单,比如哪些人、什么局、哪类情绪会触发他的烟瘾酒瘾,提前去规避;家中不存任何酒烟。
如果他反复讨价还价、没有一点行动,那他就是不想改。
2、如果你决定保护自己,请立刻做三件事:
1)关系降温:
减少见面频率与情绪纠缠;把“分手—挽回—复合”的戏剧线剪断。
2)自我支持:
补觉、运动、规律饮食;把时间放回自己的学习与工作;必要时开启心理咨询,处理自己的“剧情上瘾”。
3)寻找支持:
让家人、朋友支持你的分手,一起保护你的人身安全。
很多关系陷在“成瘾—复发—原谅—再成瘾”的模式里时,表面看是对方不争气,实际上双方都在各自的“依赖角色”里反复上演同一场戏。
真正的转折点,并不在于他下次会不会改,而在于你是否愿意退出这套循环。这才是你真正能把握的事情。
主创团队 | 冷爱 方赏 茜茜 惠生 柯惠
如果你也想咨询或者倾诉,请私信我!
本文的插画,未经授权,不得使用。
倍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